我在清华的半个世纪-九游会平台
en
  • 清华大学电机系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机系微信公众号

校友微信公众号

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本科生微信二维码

北京院微信公众号

四川院微信公众号

校友通讯

编者按:1944年,关志成出生于吉林图们。196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高01班,从此与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1970年留校工作,期间曾任电机系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校长助理兼人事处处长、清华大学副校长,后调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担任院长。2016年才不再返聘,彻底退休,在清华工作了近半个世纪。


当青葱岁月碰上文化大革命 

初入校园,他勤奋学习,手不释书。五六十年代清华重视学生培养,授课教师或严谨、或生动的教学风格为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后续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60年代后期,“文化大革命”爆发,清华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被打乱,进而成为“文革”的“重灾区”。师生被迫停课接受工人、贫下中农再教育,仅在学校学习了一年零八个月的关志成和同学们一起经常到农村、工厂劳动锻炼,特别是到东郊热电厂和石景山发电厂劳动很长时间,直至1970年毕业,短暂的本科学习生涯也成为了一种遗憾。


工作八年,重返校园学习

1978年,中央恢复高考,已经在工作岗位奋斗了八个年头的关志成重新考取本系研究生。他的硕士导师张仁豫先生是文化大革命前高压教研组唯一的副教授,对关志成的影响很大。他非常注重成果转化,要求学生多阅读国际知名刊物,及时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强调产学研结合。博士导师杨津基是文革前高压教研组唯一的教授,直到90岁高龄依然坚持不断追求、不断学习,紧跟技术前沿,每天都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常到教研组给年轻老师讲解时下最新的技术、理论动态。“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将杨先生的一身本事学到手。我也是这样要求我的学生的,必须要严谨勤奋、要关注前沿技术”。从此,这样的精神和求学的态度必将薪火相传,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1981年读博期间。“因为张仁豫先生当时还不是博士生导师,所以杨津基先生做我的主导师,张仁豫作为副导师指导我的论文。张先生和跟电力部门的关系密切,所以他选择的研究课题都是行业迫切需要的、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当时,关志成的研究方向是高电压染污绝缘问题,是一块硬骨头,也是多年来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大难题。他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仅在改变绝缘子形状上下功夫,提高污闪电压的效果有限,如果把绝缘子表面做成憎水的,污闪电压可提高一倍以上。沿着这个思路,瞄准方向,和课题组一起夜以继日的努力研究,最终研制出硅橡胶复合绝缘子的系列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此外研制并推广并在电瓷表面涂覆rtv硅橡胶防污闪涂料,彻底解决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防污闪问题。研究结果在实际中广泛应用,得到电力部门和产业界的高度认可。

1987年-1989年作为访问学者远赴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进修。动乱时期,回到清华电机系任教,被任命为电机系系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他和同学们坦诚交流,得到大家的信任,电机系很快就恢复了教学秩序,并相继组织了运动会、演出等健康有益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1993年2月,被任命为电机系党委书记。同年11月调任校机关,担任校长助理、兼人事处处长。1994年被正式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分管国际合作、继续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企校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90年代初,国家对高等教育加大投入,学校也提出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当时,作为系党委书记的关志成抓住大家高涨的学科建设积极性,因势利导,提出“以办奥运的精神,以急行军的步伐,搞好学科建设。”各教研组群策群力,抓住机遇,谋划发展。例如电工学教研组在杨福生、钟孔德,周礼杲等几位老先生的带领下,开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学科评比多次在全国名列前茅。

“当时,学校对电机系也非常重视,校领导经常来系里考察参观,校领导对电机系严谨、务实、勤奋、团结的精神非常认可。

搞科学研究,关志成认为,对于工科应强调团队精神,成绩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做出来的。团队精神的核心是:承上启下、敬老扶幼、淡泊名利、团结向上,提倡将团队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人。


办学困难重重,依然砥砺前行

2000年,深圳市政府为发展深圳当地高等教育,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办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这是清华大学唯一一个异地办学机构。2002年关志成接受学校委派,前往深圳担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第二任院长。初到深圳,面对校园尚未建成、没有专职教师、没有实验室、生源少等诸多困难,以及来自外界对于清华异地办学的质疑和舆论压力。他,筚路蓝缕启山林,一步步踏实办学求生存,提出“同一学校、同一品牌、同一进口、同一出口”的办学方针,采取由清华大学统一招生,统一组织答辩的办法,与北京总校的学生同一平台、同一标准,严抓科研和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深研院他所在的能源电工实验室连续几年30%的优秀毕业论文比例,远高于清华5%-10%的平均水平,这样的好成绩,得到了清华校本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深圳研究生院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办出特色,深研院不是清华大学量的拓张,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延伸,而是清华大学的战略组成部分”。在办学初期得到学校认可的关志成院长栉风沐雨砥砺行,明确提出了深研院的办学思路,提出“根系清华、立足深圳、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办学理念,“国际性、创业型、复合式”的人才培养方向,以及“高原效应、尖峰效应、拳头效应”的学科建设思路。大力推进国际性的办学理念力求发展,强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去”联合培养、访问交流以及参加国际会议,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的思维模式。牵头主办,将学科领域内国际重要会议“迎进来”,仅能源电工学科就前后主办、承办多场大型系列国际会议。例如aced、gd、ish、ceidp等。其中,在2013年成功将从未在北美之外国家召开的 ieee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insulation and dielectric phenomena“带出来”,在深圳成功召开。深研院的科研水平、设备条件、专业布局,以及严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与会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深研院已经成为清华大学推行教育改革、实施全球战略和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作为一位半个世纪扎身教育事业、扎身科研一线的清华人,他希望电机系能够秉承优良传统、发挥核心优势,不断拓展学科外延。鼓励电机系的科研工作者坚持创新,找准新方向,一杆子插到底,做出更好的成绩。同时,希望电机系的在校学生,养成严谨、勤奋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要心怀大志、树大目标、登大舞台、有大收获!

—— 分享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