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级电1班-九游会平台
en
  • 清华大学电机系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机系微信公众号

校友微信公众号

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本科生微信二维码

北京院微信公众号

四川院微信公众号

1981级电1班

班级介绍:

1981年入学,1986年毕业,学制五年。班级人数31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7人。班主任为王祥珩、生洁、冯大钧;辅导员为韦大同、赵伟。

在校情况:

历任书记、班长:韩平、张志宏,耿琳、刘帆,王虹、刘可等。第一任班长张志宏,现在仍被尊称老班长,在高中时即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称号。

体育代表队成员:刘帆,手球队守门员;王金玲,体操队员;

系学生会学习组副组长:朱鹏林

系学生会缝纫组成员:杜玉惠,巧手缝补,门庭若市。

1986年春毕业前夕合影

毕业情况:

全班31人,来自17个省份。

毕业时20人考上研究生,10人参加分配,基本上“哪来哪去”,建设家乡去了。还有一个,到处流浪去了,若干年后,在人间天堂稻城亚丁当上了父母官。

10人留在本校读研,6个考研女生全部留在本系,4个留在本专业,除了保研的林泽波、刘可,本班其他男生全被“挤走”了(本来想留下来好好培养、继承大业的好学生流落他校,求电机专业老师的心理阴影面积)。

最牛的是蒙古族同学苏依拉,入学时以为“电机”是电子计算机的简称,入学后明白真相如五雷轰顶,四年半后考研愣是挤进了如日中天的电子计算机系!

春去秋来,30多年过去了,同学们似乎很稳定,跳槽改行都不是主流。目前北京有10人,其他各地有16人,只有4人在国外,在出国大潮一浪接一浪的时代,也算是个奇葩班级了吧。

班级格言:

不宜久坐,起而行之。

班级故事:

1981年8月26-28日,来自17个省份的31个青春少年来到了清华园,入住一号楼407、421、423、424、425和新斋713、714,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说是青春少年,并非言过其实,入学时31名同学中年满18岁的没有几个,人人满脸稚气。大部分同学在来北京上大学之前没有出过省界甚至没有出过自己的县城,来到大北京有没有惶惶然?好像没有欸。清华园,比家乡的县城还要大,里面一应俱全,吃穿用度根本不用出校(只是在校园里转着会迷路)。

9月初,学校派出四五十辆大轿车,拉上全体新生两千人,浩浩荡荡奔赴首都体育馆,参加北京高校迎新晚会。别的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听到了天籁之音《谁不说咱家乡好》。谁唱的?你猜猜。

刚入校不久就是中秋节(9月12日),班主任王祥珩老师怕大家想家,带着同学们去圆明园赏月。平时在故事里听到的古迹,现在来到了跟前,感觉非常神奇。大水法的遗址,那时是可以上去的。莲花座,小神兽。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到处都是刻满花纹的大石头。没有迷宫,没有福海。一片片的农田,一片片的树林。沟沟坎坎,高高低低。后来跑步,经常从一号楼往北出一个小门,穿过煤场(发电厂),从圆明园东门进南门出,一直是一幅田园景象,茭白,水稻,田埂,小山包。

早晨六点,你在做什么?刚刚放下刷片的手机倒头睡觉,还是气急败坏地摁停吱哇乱叫的闹钟继续迷瞪?你可见过八十年代老图书馆门前的景象?那时教室资源紧张,想找个自习的地方可不太容易,图书馆阅读室敦实的大木桌是唯一可以安心占据半天、一天的场所。六点钟,冬天的时候乌漆嘛黑,图书馆门前已经人头攒动,六点半来的大概只能站到台阶下面了。

一教的电教室,那时候大概也算全国高校绝无仅有了吧?英语教师严重不足,占一字班人数大半的b班同学都是收看电视教学完成的一、二年级英语课,上午第四节的课大概基本只剩几个老实的女生陪着电视里的老师了。当然电教室最受欢迎的还是后来放国外大片录像。

清华,号称五道口体校,真不是浪得虚名。体育课上三年、四年,哪个学校能做到?一般的跑跑跳跳不说,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武术,夏天游泳冬天滑冰,样样开得了课,光体操课我们班女生就学了球操、藤圈操、纱巾操。不幸的是男生太多,选修羽毛球乒乓球得先自相残杀,胜者入选,女生则是零基础、全入学。我们班有一批男生喜欢乒乓球,自认水平不低,下午经常早早去西大饭厅排队占场地打球。有一次他们自命不凡,挑战本班女生王金玲。只见王美女左推右挡,闪转腾挪,上步搓球,后退拉球,打得又狠又准,男同学个个铩羽而归,自此再不敢言和王美女练练。公平地说,我们班男生的乒乓球水平整体还是相当不错滴。学校安排的体育课完结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每周抽一个下午,在新斋西南角的夹缝里支架拉网,自己给自己开羽毛球课,男女生混合课,节节拖堂。大四的暑假前,班里组织去十渡,跑了一天,傍晚看到村里的年轻人打篮球,男生们居然还有力气和人家混战一场。

那时候,我们的体力也真好,到哪里都是骑自行车,经常是浩浩荡荡的自行车队。最常去的五道口中关村不用说了,颐和园香山小意思,十三陵八大处一样是骑自行车去。我们骑自行车去天桥剧场看芭蕾舞《天鹅湖》,去刚建好的中国剧院看《中国革命之歌》。快毕业时邻班发12骑自行车去北戴河转了一个星期,回来个个变得像黑炭头似的。我们班曾经在一个学期末插在两门课考试的中间骑车到永定门火车站,坐火车到十渡玩两天,又坐火车、骑自行车回来(被系里知道后班长书记代全班挨批)。那都是些叮当作响的自行车,出行一定要修车工具随行,爆胎了链子断了,随时拿出工具开练,毫不含糊。

2016年毕业三十年返校合影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