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级高4班-九游会平台
en
  • 清华大学电机系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机系微信公众号

校友微信公众号

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本科生微信二维码

北京院微信公众号

四川院微信公众号

1984级高4班

班级介绍:

1984年入学,1989年毕业,学制五年。班级人数3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5人。班主任、辅导员分别为:梁曦东、罗承沐、徐国政。

宿舍信息:

女生宿舍是新斋,男生宿舍是一号楼。

生源情况:

生源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及自治区,目前分布在四个国家十四个城市。现从事行业有电力及电子工程、行政管理、金融、创业等。

班级格言:

高风亮节始于小善,四方之志贵在坚持。

班级故事:

一九八四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为它不仅是英国作家乔治.奧威尔所构想的未来时代,也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三十五周年。幸运的是乔治.奧威尔所描述的景象並没有在那一年发生,而在中国的大地上却正经历着文革过后的万物复苏,其中之一就是高考恢复正常。那是一个高考可以改变命运的时代,在那一年,一群羽翼未丰、少不经事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二十个省市自治区,不约而同地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了一起,于是成就了一个班集体叫做高四班。

高四是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高电压技术专业84级的简称。刚入学时,常有其他班级的同学开玩笑,说我们班是高中三年没念够又凑到一起继续读高四了。笑谈之外也引发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当初班上每一个人的最明确目标是清华大学,其次是电机系,甚至是清华里任何一个系都可以。至于高电压技术专业,那估计除了我们“高二代”明明同学外都是一知半解,所以我们可以说是被安排进入到这个专业。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们班上的同学在未来事业发展中非常多元化。

1984年的夏日时节,我们每个同学就象是一株株幼苗被移植到清华园的沃土里,开启了生命中的新篇章。在五年的校园生活里,我们扎根、成长、开花、结果。

扎根

我们班除了七位來自北京的同学外,其他人都是來自华夏大地四面八方。几乎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人。五位女生住新斋,二十五位男生住在一号楼。初來乍到,新人新环境令同学们难以适应。那时候的通讯交通都不发达,思乡之情折磨着许多同学。其中王靜同学的想家之苦给宿舍里的女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王静和室友王世燕一起去食堂买了一份粉丝肉沫,回到宿舍,王靜看着这盘并不清爽的北方菜,就想起她妈妈做的好吃的菜,一想到要在这里熬五年,眼泪刷的一下就掉了下来,边哭边吃。有时候也说不定是因为什么触景生情,就会流着泪水要回家。宿舍里有一位幸运的张明明同学家住清华,为了缓解王靜的想家之情就帶她到自己的家去玩。女生们在一起听音乐,学唱歌,烦恼都在笑声中消失了。身体不舒服时王丽萍帮助打饭,心中烦躁时勾江红温馨的陪伴,隨着时光的流逝,王静也越來越适应大学的生活,直到后来长期生活在校园。

男同学也有各种的不适应。南方来的同学,语言就是一道关卡。有些日常用语、生活用品的方言与普通话差別挺大,造成了不少有趣的误会。特別是清华英语课比高中有很大提升,对口语要求比较高。记得有一次英语老师提问题,一位来自南方的同学回答了几遍,老师都沒有听懂,最后老师问那位同学“你倒底是在说英文还是中文?”,一起上课的同学们哄堂大笑。还有,大一的时候,学生的伙食每月是有定量的,女生大多吃不完,男生可能不够吃。女同学也会分一些给有需要的男同学。互帮互助是我们高四班的特色。

成长

清华除为我们提供了最优秀的教学資源外,学校里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学生团体和运动场所,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入校不久,张明明同学就參加了清华大学的学生业余无线短波通讯组。代号是by1qh.主要是利用短波通迅技术和遍布世界各地其它组织对接联系。因为当时对外开放刚刚开始,来自中国的业余无线通讯组织是少之又少,每次接通后都能感受到对方强烈的兴奋和激动。有些组织还会寄给学校附带外汇现金的信件表示感谢。后来有长江漂流的壮举发生,学校也利用短波通信做了第一线报导。这段特殊的经历令人视野开阔。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祖国健康的工作五十年”是我们在校时人人皆知的口号。清华校园里每天下午4:00,大喇叭就响起号令,督促同学们走出教室、走出宿舍去参加体育锻炼。滕达同学从那时开始渐渐地养成了长跑的习惯。在校期间他和同班的严文交同学曾经一起跑去香山看红叶。后来出国发展,滕达跑过很多著名的马拉松,包括6次纽约马拉松、波士顿马拉松和芝加哥马拉松等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以及各种重大国际赛事。清华鼓励同学们坚持锻炼,正可谓无体育不清华。滕达同学持守清华精神也感染了生活中的另一半,他现在和夫人一起长跑,其乐无穷。

当年清华的团委和学生会很活跃。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每到周末,学生食堂就变做交谊舞场,一对对青春的身影伴随着流行音乐翩然起舞。这些活动大多是有学生会组织的。汤和松就是校学生会的一位活跃分子,曾担任副主席。汤和松也爱好运动,在学校武术队练习散打,由于长期训练,脚面骨都变形了。

电机系的课程设计很全面,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工程基础。同学们也有机会参加了各种社会实践和最后在西安的毕业实习。对很多同学来说都是全新的尝试。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胆量也在魏云峰同学的一次“千里走单骑”的经历中体现出来。他曾经只身骑行,从北京回老家江苏宿迁,八百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啊。从系里开了几张社会实践的证明信,一路蹭吃蹭住,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遇到一位大队书记反复给他解释农村人为啥希望家里有个男娃。也遇到一位退伍军人在他床边一直滔滔不绝地讲他的故事。还去任丘火葬场参观流程。后来又到严文交同学所在的山东社会实践基地住了一天,吃了一顿好饭菜。一路上历经风险,形同异人,到了山东他姨家就病倒了,休养多日才恢复健康。

任何幼苗能健康地成长都离不开园丁的辛勤付出。我们高四班很幸运,前后有三位认真关心我们的班主任和辅导员。他们是梁曦东、罗承沐、徐国政。每一位都是对我们班级和个人呕心沥血,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帮助。

开花

高四的五位女生曾被其他同学笑称五朵金花。共同的宿舍生活让我们在同学之情中更衍生出姐妹之情。沉稳而有才气的王丽萍不仅工科学得好,还有能力转去中文系学习;开心随和的王世燕给宿舍里带来许多欢笑;溫和聪慧的王静给宿舍生活提供了许多有趣的话题;率真热心的张明明为宿舍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也为同学们来校探访的亲友提供了很多方便。曾经有一个难忘的夏日晚上,张明明冒着危险骑车回到宿舍,因为担心王静和勾江红的安全,叫她俩立刻随她回清华家过夜。聪明善良的勾江红是我们大家的最爱,她的出现总能给宿舍带来温馨的感觉,她和我们同班的赵洪磊同学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另外王静同学也与才华横溢的梁曦东老师喜结良缘。

结果

虽然当初每一位同学对专业和未来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和目标,但是清华园的沃土给我们一棵棵的幼苗提供丰富的养份和成长锻炼的空间。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也让高四班的同学在毕业之后能有各种各样的发展。如今高四班的同学分布在四个国家十四个城市,从事的行业有电力及电子工程、芯片设计、行政管理、金融投资、创业、保险及其它。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断的努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的校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清华的培养让我们有信心和能力面对不同的挑战。

清华的生活让我们结下宝贵的同学之情。由衷地感谢每一位教过我们的老师,感谢每一位高四的同学。在五年美好的青春岁月里,在五湖四海千千万万人之中高四的同学们能与彼此交集,是缘分和福气。祝每一位高四的同学继续走好未来的道路。

返校合影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