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介绍:
1990年入学,1995年毕业,学制五年。班级人数33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3人。班主任为郑汉楚、张中华;辅导员为张学。
住宿情况:
1990级是最后一届入学时入住一号楼的本科生(男生在升入大二时,乔迁28号楼),往后入学的新生,就再没有机会入住这个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了;女生开始住在新斋,后来搬到了5号楼,无论在哪个楼,都管理的像对待国宝大熊猫一样,只有每年三八节时,才允许男生短时间进去帮忙打扫卫生。
班级格言: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班级故事:
本科五年,带过我们的老师很多。班主任郑汉楚老师,后来换成了张中华老师,还有年级辅导员张学老师。当时,任课老师太多的学术大佬了,但是,最令人难忘的,是周双喜老师,他的口音,让同为江苏籍的同学也难以全部听懂。二十几年后,在一次系友会活动上,老先生再次登台发言,台下不同年龄段的系友们竖起耳朵聆听,并纷纷感叹:嗯,周老师,一如既往。
大学五年,血气方刚,对知识的憧憬,对荣誉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贯穿始终。电02班获得了太多次的校级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甲级团支部等称号,并且在1993年被评选为北京市先进集体、首都高校“先锋杯”优秀团支部。令人难忘的故事有很多:虽然我们班只有三个女生,但是只要以班级身份参加女子4x100米的接力比赛,总是第一名。。。这里就不揭秘了;大一时第一个元旦,班里在一号楼的一层活动室包饺子聚餐,当时著名的楼长王桂兰大妈,卷了一份烤鸭咬了一口后,满怀深情地递给了来自匈牙利的留学生奥劳尼:为了国际友谊,请吃了吧!带着齿丝的卷饼,和热切的眼神,着实考验了一把中匈友谊;十八九岁年轻人的躁动,也没少惹事,喝完酒吹凉风弄得满脸长包的,打排球踩在破酒瓶子扎穿脚的(和长包的是同一人),踢球头碰头脑袋上缝两层的,骑车着急上课摔在路边导致脾破裂的。。。远离家人的一群年轻人,在磕磕碰碰中成长、成熟,也在成长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因而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1995年毕业后,一部分出国,一部分就业,一部分继续读研。多年以后,同学们已经分布在世界各地,定居国外的有三分之一左右,国内外全部加起来,差不多有一半的同学,还在从事与电力或能源相关的工作;班里有个传统,外地同学出差到访,只要大家有时间,一定会促成一次当地的同学聚会;班级微信群很热闹,经常为某个话题争论一通,“互怼”彰显着同学之间的感情之深厚。
遗憾的是,我们班来自河南的李德峰,中途因为身体原因退学了,后来就失去了联系;为中匈友谊做出贡献的奥劳尼毕业后再也没有消息。年轻时不在意,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能留个九游会平台的联系方式该多好。最大的遗憾,是我们班曹冬明同学,为国家的电力事业发展奋斗了23年,在2021年8月因病离开了我们……人已离开,但是,我们会一直在我们的班群中保留他的位置。
第一个电02班,永远的团结、向上、重情重义的电0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