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决定”。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北京市政府批准,共计21位科学家,188项成果获奖。其中,电机系教师牵头或参与的三项成果获一等奖。
电机系党智敏教授团队“高储能薄膜电容器聚合物电介质电-热性能调控机制与方法”项目
高储能薄膜电容器是支撑新能源电力系统和电磁脉冲技术等领域发展的重要设备,电机系党智敏团队从理论和方法上突破了高储能电容器两类关键聚合物介质电-热性能难以协同调控的关键问题,率先建立了面向高储能电容器介质性能协同调控的学术思想,发现了解耦调控介电参数提高聚合物介质能量密度的机理,揭示了储能聚合物复合介质高导热低损耗协同调控的机制,建立了电容器绝缘封装聚合物介质电-热性能协同调提升新方法,为发展高效、长期安全高储能密度薄膜电容器提供了物质基础。“高储能薄膜电容器聚合物电介质电-热性能调控机制与方法”成果荣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电机系孙宏斌教授团队“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关键技术、系统及其应用”项目
电/气/热/冷综合能源系统(ies)是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技术路径之一。过去不同能流缺乏有效协同,导致跨能流连锁事故频发、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综合能效提升受限,是制约ies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电机系孙宏斌团队历时十余年,开拓了多能流能量管理新方向,创立了能路理论,发明了系列关键技术,研制了国内外首套规模化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系统(iems),为ies协同运行提供了“智慧大脑”。在多个智慧城市和低碳园区应用,保障了综合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和安全高效运行。“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关键技术、系统及其应用”成果荣获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电机系曾嵘教授、余占清副教授团队“大规模新能源柔性直流送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
柔性直流可支撑大规模新能源远距离送出、功率双向输送和电量灵活控制,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技术方向。高压直流断路器是构建柔性直流系统的核心装备,但一直未获重大突破,成为困扰电工领域一个多世纪的世界难题。电机系曾嵘、余占清团队历时十余年,深耕源头创新,实现了从核心器件、关键技术到重大装备的全面突破,研制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开断容量最大的535kv/25ka直流断路器,应用于张北直流电网工程,为北京冬奥会提供100%清洁能源,在高压直流开断技术领域实现国际领跑。“大规模新能源柔性直流送出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