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积极动员,完善架构,确保队伍战斗力
12月11日上午,电机系紧急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会,党委委员和党政联系会成员悉数参加,党委书记于歆杰、系主任康重庆组织落实学校部署。确定由之前已经参与学校抗疫工作的“电机系疫情防控突击队”进驻紫荆十四号楼学生公寓,承担防疫工作。电机系副主任余占清担任紫荆14号楼宿舍指挥长,主任助理张品佳担任副指挥长,接替此前已经战斗在第一线的指挥长——电机系副书记郑泽东。
考虑到此前突击队已发生“战斗减员”,多位队员因参与学校核酸检测工作转阳,系党委面向所有教职工支部动员,很快确定了前两批入驻的5位骨干——章鹏程、周杨林、马宁宁、黄上师、杨永辉、马伟,另有9位老师陆续主动请缨。
为了保证工作高效性和延续性,电机系与紫荆14号楼后勤楼长配合,建立了线上线下结合、岗位多备份的应急管理架构,组建“紫荆14号楼防疫工作核心组”,包含楼长、驻楼教师、人员信息收集组、志愿者组、健康关爱组和物资采购组6个部分,共16人在岗,13人待命。志愿者负责人胡杨明昊同学,动员楼内近200人组成“紫荆14号楼学生抗疫突击队”,同时配合由学生所在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组成的“院系联席应急工作组”和“紫荆14号楼楼层长群”,形成了面向所有学生、覆盖所有环节的完整应急管理体系。
紫荆14号楼是高年级博士生楼,住宿人数1600人,由于学业需要,当时尚有600余人未离校,是学校住宿人数最多的宿舍楼之一;学生出于科研需求需往返宿舍楼与实验室之间,防控难度高。工作组首先在前任指挥长郑泽东整理的信息基础上,维护形成在住学生、阳性同学、解除隔离同学、物资需求、志愿者信息、物资储备等系列信息台账。
紫荆14号楼防疫工作核心组
紫荆14号楼防疫指挥体系
紫荆14号楼在住台账
二、 身心兼顾,保障供应,解决学生真需求
北京市和学校政策调整后,从12月11日起,阳性人数明显上升。校内物资调拨需要时间,而阳性同学在热水、药物、消杀、抗原等方面的需要快速上升,这时候物资供应成为最棘手的问题。
紫荆14号楼虽有楼层热水供应,但驻楼老师和楼长直接打水送水占用大量时间仍不能满足需求,此外,学生直接打水也容易造成感染。经防疫工作核心组商议,12月11日晚,经多方联络,电机系自筹经费购置了第一批满足学生宿舍消防需求的电热壶,第一时间发放,供学生使用。此后电机系又从系内储备物资中调拨部分抗原试剂,支援紫荆14号楼,并紧急联络采购了消杀药剂、消杀喷壶、温度计、止咳利咽药品、抗原试剂等共1500余件送往楼内,确保了阳性同学的各项需求能及时得到满足。
电机系为紫荆14号楼筹措的物资(部分)
隔离中的同学容易产生情绪焦虑。为确保同学健康问题得到回应,避免学生着急产生的药物误用或疏忽造成的病情耽误问题,核心组特别安排刚刚阳性康复的王宾老师担任健康专员,为同学解答健康和用药问题,跟踪学生的健康状况,为学生提供建议。王宾老师在及时联系学校咨询专家的同时,主动收集关于症状、药物、休养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参考,效果极为明显。
解答学生疑问
三、 全楼互助,面面俱到,驻楼稳扎稳打
在近期的抗疫过程中,抗疫突击队的各位老师、楼长和同学表现出了极高精神品格和极强的责任意识。伍香芝、王亮、黄永兴、李开丽几位楼长对楼内情况非常了解,工作认真负责,各项事务安排井井有条。
忙碌中的老师、楼长和同学
驻楼的老师、同学不顾自身健康,事事冲在第一线。12月12日第一天入驻的章鹏程老师,连续工作9天,主动要求后备老师推迟入驻,以保证后续能够人手充足;换岗老师入驻后主动延长工作时间,确保交接顺利。楼内住宿的周杨林、马宁宁、胡杨明昊和刘至真等几位骨干先后转阳,带病坚持工作,经多次催促才开始交接工作,确保防疫工作不受影响。黄上师老师在前一阶段抗疫工作中转阳,还未康复即要求报名首批上岗,转阴后,虽然身体仍感乏力,但主动要求进驻,以接替转阳的老师;杨永辉老师康复期间主动联系取抗原检测盒,确定阴性后马上入驻。在我们报名的15位驻楼老师中,有5位均是刚进入康复期就主动报名。
驻楼志愿者入驻时间表
高峰情况下,盒饭、样品、外卖等物资,需从早7点到晚22点分4批送达,分布在14个楼层的240余名学生,同时还会有偶发的需求,要及时响应。志愿者同学的无私奉献和爱心接力,是物资及时准确送达的根本保障。
在政策刚刚调整阶段,阴性同学不顾感染风险,主动承担服务工作。后续转阳同学增多后,多位康复后的同学,解除隔离后马上投入战斗。据不完全统计近10天来,共200余人次参与志愿工作。
志愿者工作时间表
目前紫荆14号楼的防疫工作效果显著,相信在校系的统一指挥下、在抗疫突击队的坚持下、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的学习科研将逐步恢复正常,我们将迎来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