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邱勇书记、舒印彪理事长,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我们清华电机系成立90周年,我非常高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校友代表向大家讲话,向大会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广大电机系的校友向我们清华大学电机系90周年生日献上最诚挚、热烈地祝贺!我是1953年考到清华电机系,在校期间,因为我们当时有专门化培养的要求,我是专修电力系统方面。当时刚刚建国,百废待兴。清华作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教学的重点就是为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当时我们校长讲,我们不能光是强调基础研究,还要重视工程技术的应用。蒋南翔校长提出的:“我们不能光给你们吃干粮,要让你们掌握猎枪,有了猎枪那就不是管一时了,而是管一生。”这是很重要的话,所以清华大学不仅是重视我们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求我们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当年我们叫“培养红色工程师”。
1958年要我提前毕业,我们有几个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就在清华后面一个旧的寺庙里面建一个发电站。我是搞电力系统的,我们设计制造发电机,我们还自己架电线杆,我们还爬在电线杆上装开关、连接导线。当时我们趴在上面非常紧张,特别是要仰着躺在上面架空线,非常害怕,但是我们后来真正把这个事做好了,做成了。我回忆那个年代我在电机系学习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出了自己敢想、敢闯、敢干的性格。就是你叫我去干,我一定能干,我不怕。有了这种性格,就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家知道我是在中国科学院的电工研究所工作。那个时候,我们要建长江三峡发电站,要在三峡运行最大的发电机,要70到100万千瓦的发电机。这个问题怎么办?我们这个所刚建立的时候就是为了要建三峡发电站的发电机,我分到那边去以后,当时我们讨论怎么实现做这么大的发电机。中间提出一个很大的问题叫冷却问题,因为电机大了以后线圈要发热,太热了绝缘就要烧坏。这么大的发电机损耗就有几千千瓦。所以这个时候给我提出一个任务,说你们这批清华来的年轻人一定要想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几个清华分配去的四、五个同学,就坐在一起狂想,怎么办?那个年代要建70万到100万千瓦的发电机,电机的冷却最早是空气冷却,空冷发电机。后来从国外引进的水冷发电机,在导线内部喷水,但这种冷却方式很危险,刚好那个时候三峡电站刚建的时候就建了第一台水冷发电机,从国外引进的,从法国西门子、阿尔斯通引进的发电机出了大的事故,中间有一头漏了,电机整个烧了。这件事情教育了我们,我说我绝对不搞水内冷,我说我最初是研究的电力系统,一定要有安全,最大的安全就是一定要保证电站的安全。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几个人狂想,提出了一个蒸发冷却发电机。这种冷却方式是不用泵,过去我们的冷却技术最早是跟踪了美国的威斯康辛等几个大学的研究,还有美国最有名的一个电机蒸发冷却的技术,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老师,他在研究蒸发冷却。我们开会碰到,他说我在研究。那我说你做什么?他说我的制冷用冰箱的技术来做。后来过了几年,大概五年前我碰到他,我说你这个制冷技术不好,我说我经过了认证,你电机是做出来了,但是你这个冰箱要耗电,安全、运行都不好。我说我是学电力系统的,电力系统要关注这个电机,不仅能用,还要用得好,还要易于维护,我反对你这个东西。他说我很后悔,我研究的是制冷技术。我说我研究的是自循环的,没有泵,没有压缩机的冷却技术,就是在我们大型电机的线泵中通了一种冷却液体,这种冷却液体我差不多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我研究的新的冷却介质,到现在三峡电站已经运行了十几年了,以前我不讲,正好我们前几年开会,他们跟我说这下你该宣传了,你这个电机已经运行了十几年了,非常非常好,他说我们工人维护也方便、管理也方便,绝缘温度非常低,寿命非常长。这个事我很高兴。
我自己是学电工学的,电工改行以后搞流体力学、新的冷却介质、有机化学,各种各样多专业跨学科创新了我们中国的无泵自循环的蒸发冷却技术,今天我正好有这个机会向校友们、领导们汇报一下这个事。这也是我认为交叉技术的发展往往是创新技术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才能满足各式各样的实际要求。
还有一点,作为清华毕业生,我最大的一个收获是勤于锻炼,身体是本钱。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跟着马约翰教授穿着短裤跑,所以身体非常好。那是我们校长提的,要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我今年已经快86岁,我工作了多少年?早就超过60年了,我现在身体还非常好,跑步、走路,我经常到水电站去爬山,所以这是我们清华大学教育的很大的特点,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也是我们学校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原来每天一万步,现在每天走五、六千步,还要做俯卧撑,所以我们一定要能够经得起风吹雨打,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希望在座的年轻同志们能够勇攀科学的高峰,建构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这是习主席教导我们的。
最后,祝清华电机系人才辈出、蒸蒸日上、再谱新篇,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