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电机系四位教师在清华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获奖-九游会平台
en
  • 清华大学电机系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机系微信公众号

校友微信公众号

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本科生微信二维码

北京院微信公众号

四川院微信公众号

新闻动态

清华大学两年一次的教学大赛已经举办了八届,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教学交流的平台,形成了教学研讨的良好氛围。

在清华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比赛中,电机系选派了4位青年教师参加工科组比赛,其中林今老师获得本次比赛工科组一等奖,刘锋老师、郑泽东老师获得工科组二等奖,郝丽老师获得工科组三等奖。在本次比赛中,我系青年教师认真投入、出色发挥,展示了电机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林今,电机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硕博均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其间,曾在丹麦新能源国家实验室(risoe)与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nrel)访问学习。

主要研究方向电制气与氢储能系统的控制与接入、能源物联网与新能源电力系统基础理论。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在ieee会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承担能量转换原理与技术、专业英语写作等课程。

获奖课程:能量转换原理与技术

能源互联网的实质就是包括电能在内的各种类型的能源相互配合,提高使用体验,降低总体运行成本,但是描述热、风、化学电池等其他形式能源的方程和描述电路和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不一样的,因此如何以统一一致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能源互联网,就成为一个关键学术问题。

本课程分为三个专题展开:1. “热能及其转换”,以热力学定律为基础,介绍热力循环过程,热力发电技术,热电联产技术;2. “电化学及其转换”,以电化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为基础,介绍电极反应与电池技术;3. “波动能源及其转换”,以半导体物理与流体原理为基础,介绍光伏与风力发电技术及其与电力电子的结合。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拓展能源互联网领域的知识维度,为继续深入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获奖感言:

“电力网络与新型能源技术的交叉,将为人类社会编织出下一个时代的能源网络——能源互联网。能够有机会身处新能源时代的转折大潮之中,并在清华开设一门面向能源互联网的全新基础课程——能量转换原理与技术,每每想到此都会心潮澎湃。在这次校赛中,通过教练老师的磨砺与雕琢,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交织与冲撞,我为课程汲取了更多的养分,凝练了更多的思考,希望能够在后续的授课中,为这门课程的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刘锋,电机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硕博均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其间曾在香港大学和英国布鲁奈尔大学访问学习。中科院系统所和清华大学博士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能源-电力系统稳定分析、鲁棒优化决策及分布式优化控制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作出版专著2部,发表sci论文80余篇。目前承担研究生《工程博弈论》、本科生《电气工程专业英语实践》、《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基础》等课程。

获奖课程:工程博弈论

博弈论是研究当多个决策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关联或者冲突时,各决策主体如何做出利己决策的一种理论。从诞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博弈论已经对经济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产生重要影响,成为一个重要的决策分析工具。现代工程系统中决策主体繁多,决策环境复杂,竞争与合作并存,博弈论的工程应用也日益广泛。受“工程控制论”启发,将工程设计与试验中应用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建模与求解方法以及考虑工程实际的技术性条件进行决策的理论称为“工程博弈论”。

本课程从基础理论、一般方法、工程应用等三方面展开:1. 博弈论的基础理论,主要介绍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和演化博弈等三类基本博弈相关理论;2. 工程博弈论问题的一般求解方法,主要介绍多目标优化、鲁棒优化、鲁棒控制与双层优化等四类控制与决策问题的博弈论建模及求解方法;3.以专题形式介绍工程博弈方法在现代能源-电力系统工程决策问题中的应用。

获奖感言:

“参加这次校赛,付出多多,收获满满,无论是思维方法,还是实战技巧,又或是理念认识,方方面面,不一而足。如果一定要说最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教练老师口中不断提到的“三位一体”教学理念,因为培训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到教练老师们正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教给我们如何在课堂上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一周又一周的教学培训,50分钟的课程教案,20分钟的教学比赛,带给我的是对教学方法的提升、对教学认识的升华、以及今后踏上课堂这个真正赛场的满怀信心和满腔热情。”


郑泽东,2008年7月~2010年3月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4月留校任教,2013年12月被聘为副教授,2016年8月被聘为教研系列准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高性能交流电机控制、电力电子变压器、多电平电力电子变换器、机车牵引与船舶推进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获奖课程:电机学

电机学是电机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也是最难学的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电机为教授对象,以电机中的稳态电磁关系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电机基本原理的学习,使同学综合电路原理、电磁场的知识,掌握对交流电-磁-力相互耦合的复杂电磁关系的分析方法,建立时空交变的电磁关系概念和数学模型,掌握工程化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为学生未来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获奖感言:

"电机学是一门电机系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但是其中涉及了大量物理原理的分析计算,同学们对它的认识往往不太深刻,参与教学工作以来,我试着以自己当初学习电机学的经历向同学们传授学好电机学的方法,这一次校赛的成绩也使我充满信心。同时,我也看到了同事们对于教学的满腔热忱,深受鼓舞,以教授育人为旨,我也会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电机系人才教育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郝丽, 电机系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电机系硕士,主要从事虚拟仪器和电磁场实验教学工作。编写教材一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篇。曾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和清华大学优秀教学软件二等奖。

获奖课程:虚拟仪器基础

计算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而虚拟仪器和计算机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虚拟仪器基础》这门课程中,首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虚拟仪器技术的构建思想和基本原理;然后,采用边讲边做的模式,带领学生掌握目前开发虚拟仪器常用的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最后,采用基于项目式的学习模式,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构建一个虚拟仪器,培养学生使用labview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获奖感言:

"此次校赛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经历。我从培训老师身上感受到了他们对教学的热爱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也学习到了如何将教学设计得更引人入胜更精彩。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接下来,要将此次校赛的所感所悟融入到实际的工作中,认真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

2018年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已落下帷幕,大赛“以赛促教”,帮助了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完善了教师教育教学培训体系,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学水平的真正赛场,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在育人事业中奉献自己的学识和精神。

历届获奖情况:

电机系教师参加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情况

届次(时间)

姓名

北京市获奖情况

第四届(2004年)

于歆杰

二等奖

第五届(2007年)

朱桂萍

一等奖


肖 曦

一等奖

第六届(2009年)

康重庆

一等奖,最佳教案奖

第十届(2017年)

杨 颖

一等奖,最佳演示奖


于歆杰

优秀指导教师奖

电机系教师参加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情况

届次(时间)

姓名

校获奖情况

第一届(2004年)

于歆杰

一等奖

第二届(2006年)

鲁宗相

一等奖


朱桂萍

二等奖


肖曦

二等奖

第三届(2008年)

康重庆

一等奖


吴文传

二等奖

第四届(2010年)

郭庆来

一等奖


王善铭

二等奖

第五届(2012年)

陆海峰

二等奖


汪芙平

二等奖

第六届(2014年)

罗海云

二等奖

第七届(2016年)

杨颖

一等奖

第八届(2018年)

林今

一等奖


刘锋

二等奖


郑泽东

二等奖


郝丽

三等奖

—— 分享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