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21日起,面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电机系周俊瑜老师作为心理咨询志愿者,为疫区确诊患者,医护及相关人员,患者家属,易感人群及大众等提供电话和网络心理咨询服务,每一个个案都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疏导。
周老师担任国重秘书,此前出于个人爱好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近期在远程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累计为心理援助热线服务60多小时,平均每天咨询时长3小时,咨询人次5人,平均每天写咨询报告2小时,参加线上培训和督导5小时。
周老师所服务的几个志愿援助团队,都是24小时值班,分成4到6个梯队,每个梯队内按照编组分时段值班。她值班时段和热线服务时段一般在晚上18:00到23:00,也有特殊情况。期间每天都满负荷运转,咨询工作和个人成长齐头并进,唯有如此才能帮到求助者。
武汉爆发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虽然在漫延,但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上下采用了一系列果断有力的决策和措施来抗击疫情,医生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批又一批地奔赴武汉战场,这是英雄的气概,这是中国的精神。
中国的心理工作者也没有落后,在抗疫工作中发挥着心理援助的优良传统。疫情出现后,有关部门发起设立了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旨在保护身体健康的同时,加强心理热线管理,遵循心理热线服务伦理原则,了解和掌握公众关注的热点和各类来电人员的心理状态,做好评估和预判。发现问题或可能发生应急事件时,及时将相关信息汇报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之后,全国的志愿援助热线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之前已有的热线也在不断成熟。本次志愿援助热线非常规心理咨询,服务对象仅限于受本次疫情引发的各类心理困扰人群。线上咨询属于一次单元的咨询,即一次性解决求助者最紧迫的心理问题,但无论是咨询还是热线,服务宗旨都是通过倾听、陪伴、共情,安抚求助者情绪。
首先,在了解求助者基本信息的同时,就要判断求助者是哪一类人群和哪一种来电方式。是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医护及相关人员、与患者亲密接触者(家属、同事、朋友等)、还是不愿公开就医的人群,易感人群及大众;来电方式是危机来电、无助来电、沉默来电、还是其他来电。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来电方式有不同的干预要点。其中干预的共同点是接纳并接住求助者的情绪,重建求助者的可控感、力量感和现实感。
其次,运用应对危机事件的相关模型来帮助求助者。周老师在国际前沿的safer-r模型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一套具体操作步骤来正常化求助者的反应和状态,聚焦小问题、执行小任务来引导求助者自助。
此刻,咨询师能做的就是倾听、共情到灾区人民内心的紧张、担忧和不安,安抚他们的情绪。最高境界是咨询师和求助者通过电话真正联接在一起,并通过引导求助者知情意行的改变来解决心理问题。
总之,在疫情下,面对新的环境和工作方式,每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感和焦虑感,这些都是正常现象。适当的焦虑能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不断成长,而对焦虑本身的焦虑才会产生破坏作用,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法、冥想、正念练习等方式来缓解焦虑;个人要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释放压力。咨询师要学会自我关照,量力而行,接纳自身局限,与求助者平等对话,才能帮求助者自我成长;学会换个角度看待疫情,疫情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学习和思考。可以对疫情之后有更多期待,见心怡的人,去心怡的地方,做心怡的事,这种延迟满足感会赋予我们人生更多的意义。
待疫情稳定后,医疗救治工作接近尾声之际,我们即将进入到疫情最灿烂的拐点,那时会有更多的求助者拨打心理援助热线,以求得到灾后心理的重建。所以心理援助工作任重而道远,未来的路还很长,志愿者们会继续前行,电机系这一站会努力为有需要的求助者做好心理服务工作,用行动去滋养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