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dsim电力电子仿真软件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西主楼3-102举行。电机系“大容量电力电子与新型电力传输”研究团队负责人赵争鸣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向电机系捐赠了团队自主研发的首款国产电力电子仿真软件dsim,供电机系师生在科研和教学中使用。电机系主任康重庆教授代表电机系接受了捐赠并颁发了捐赠证书。
赵争鸣教授代表团队向电机系捐赠软件
出席本次捐赠仪式的还有电机系副主任陆超副教授,系党委副书记王善铭研究员,电力电子所党支部书记陆海峰副教授,以及二十余位来自电机系的老师、同学和来自校外的企业人员。捐赠仪式由陆超教授主持。
捐赠方代表赵争鸣教授介绍了dsim软件的发展历史。经过长达数年的研究工作,赵争鸣教授团队提出了离散状态事件驱动(dsed)仿真方法,并形成首款国产电力电子仿真软件dsim,于2020年1月全球发布。该软件打破了电力电子仿真领域的国外垄断,在大容量电力电子领域的仿真精度、速度和收敛性等方面展现出突出特点。同时,赵争鸣教授表示该软件还在继续完善和扩展之中,欢迎老师和同学们在使用中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推进该软件持续发展。
电机系主任康重庆教授代表受捐单位发言。康重庆主任对赵争鸣教授团队取得的重大成果表示祝贺,对dsim软件的国际领先地位给予高度肯定,并对此次捐赠以及研究团队对电机系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首款国产电力电子仿真软件dsim简介:
首款国产通用电力电子仿真软件dsim于2020年1月在国内外发布。该软件基于清华大学电机系赵争鸣教授团队的自主研究成果“基于离散状态事件驱动(discrete state event-driven, dsed)的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和仿真方法”研发形成。dsim打破了电力电子领域由国外仿真软件垄断的局面,且在大容量电力电子系统仿真应用中,其解算效率、收敛性及精细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2020年9月,ieee电力电子学会(pels)旗舰杂志ieee power electronics magazine邀请清华大学电机系赵争鸣团队撰写了文章“a breakthrough in design verification of megawatt power electronic systems”,专门介绍离散状态事件驱动仿真方法以及形成的仿真软件dsim。论文第一作者为电机系赵争鸣教授,其他作者包括ieee pels前主席、ieee fellow don tan博士,电机系博士研究生施博辰,电机系硕士毕业生朱义诚,及美国powersim公司主席hua jin博士。
该文介绍了基于离散状态事件驱动(discrete state event-driven, dsed)的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和仿真方法。该方法突破了传统“时间离散”的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仿真的瓶颈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状态离散”方法,使得系统仿真速度在相同精度下大幅度地提高,且能够同时仿真跨越多个时间尺度(从秒到纳秒)的系统瞬态过程,从根本上避免了电力电子系统解算发散问题,为解决长时间变换系统仿真、设计优化和迭代、敏感度分析、故障分析、电磁干扰分析等电力电子系统设计面临的挑战提供了解算工具支撑。
这一研究成果是电机系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容量电力电子混杂系统多时间尺度动力学表征与运行机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该项目是电力电子领域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2015年启动,历时五年,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海军工程大学、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和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五家单位共同完成,并于今年顺利结题。其中,清华大学承担的课题三“电力电子混杂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控制规律”在结题评估中获得“优秀”评价。
文章链接为: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198209 (z. zhao, d. tan, b. shi, y. zhu and h. jin, "a breakthrough in design verification of megawatt power electronic systems," in ieee power electronics magazine, vol. 7, no. 3, pp. 36-43, sept. 2020, doi: 10.1109/mpel.2020.301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