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十点,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电机系校友李立浧院士做客电机系景德讲坛,在西主楼3-217报告厅以“透明电网与新型电力系统”为题与在场的师生分享了其对未来电网的理解和憧憬。电机系韩英铎院士、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曾嵘、电机系主任康重庆、副系主任陆超、余占清、系党委副书记吴文传等100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康重庆教授致辞
活动伊始,电机系主任康重庆教授讲述了论坛的背景和宗旨。随后向在座的老师和学生详细地介绍了李立浧院士。康老师指出,李立浧院士一直关心指导清华的学生,曾特地在电机系2020届毕业典礼上通过线上为毕业生寄语,饱含深情。
韩英铎院士致辞
随后,韩英铎院士和曾嵘老师代表电机系为李立浧院士颁发了奖牌与证书留作纪念。讲座正式开始。
为李立浧院士颁发纪念证书、纪念奖牌
李立浧院士首先讲述了自己1961年入学,迄今入学60周年的经历。他1967年开始参加工作,已经为国家健康工作了五十余年。在简单介绍完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后,李立浧院士围绕两个实例,分享了他对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思考。
李立浧院士讲解
李立浧院士提到,在2015年以前,我们比较看重电力本身,对信息化还有很大疑虑。后来有两个实例对他的想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一个实例有关交通系统。李立浧院士指出,交通系统的路况和车况可以展示出来,我们的电力系统也可以更加“透明化”。第二个实例是以色列的农业。比起中国农民种田的方式,以色列更像是科学家在种田。以乳业为例,以色列的奶牛装有用于检测牛的健康情况的项圈,由此产奶量也更高。由此,李立浧院士认为,我们要建设能源网和互联网相融合的智能电网,即透明电网。和传统电网相比,在广度,深度和精度上都要改进,做到可知可观可控。
随后,李立浧院士提到了小微智能传感器的概念。它具备小微化,低功耗,高精度,自取能,高性价比,高可靠性,抗干扰,自组网,粘贴式和自我学习能力强等特点。这类传感器的投入对透明电网的建设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李立浧院士围绕这类传感器展开介绍。在电流传感器方面,需要抗干扰,目前采用多芯片技术。除此之外还有功率匹配和丢包率降低等技术要点;在电压传感器方面,主要有测量位移电流和测量分压电容电压两条技术路线。李立浧院士通过一些测试结果和实际数据,介绍了当前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改进方向。
除此之外,李立浧院士还介绍了其它的智能设备,如智能变压器和透明输电线路等。接下来,李立浧院士提到了数字孪生电网下芯片保护和软件平台建设的问题。在报告的最后,他强调,透明电网不但需要足够的传感器支撑,还需要关注传感器的数据准确性并保障传感器的安装条件。这样透明电网才能从理论变成实际。
夏清教授主持互动环节
报告结束后,由夏清教师主持了李院士与现场师生互动环节。现场的老师和学生踊跃的提问,李院士也对每个问题做出了深刻、全面的回答。最后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坛活动圆满结束。
讲坛现场
院士简介
李立浧,1961年-196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高电压技术专业高71班。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电网工程、直流输电专家。现任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李立浧院士是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名誉院长、教授;清华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务。
李立浧院士长期从事电网工程建设和电力系统技术、直流输电技术和交直流并联电网运行技术的研究。参加和组织建设了我国第一条33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世界第一条±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倡导并主持研发我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包括世界首个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提出了透明电网的理论,为我国和世界的电网技术发展作出贡献。
李立浧院士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创新研究获得了国家及行业的认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特别是2017年作为第一完成人以“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于2016年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201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同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因为其杰出贡献,李立浧院士还获得第五届(2012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以及cctv2018年度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称号。数十年来理论创新成果丰硕,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编写学术专著三部;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
景德讲坛简介:
高景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电力工程专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人、ieee fellow。
景德讲坛宗旨是弘扬电机系优良传统,纪念以高景德校长为代表的一大批电机系杰出前辈,传承他们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邀请嘉宾主要是国内外在电气、能源、高等教育等相关领域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专家学者。报告讲座主题为前沿科技进展、重大战略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创新等。